2005年1月1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律年货真实惠”

  昨天,对于杭州城区的小营社区、新华坊社区和安吉社区的老百姓来说,好比提前过了年。本报记者分三路来到社区,与社区群众一起感受家门口的免费法律大餐,感受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的春风。
  分镜头之一:菜篮子往地上一放就接受法律服务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小区的公园中,家庭主妇们把手中的菜往地上一放就参与了法律咨询活动。邻里纠纷、遗产分割、房屋买卖……心头堆积许久的法律问题就在家门口得到了专业的回答。
  杭州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的李奶奶刚刚逛超市回来,手中还拎着两袋子水果和酒。“我有个小房子,想留给一直照顾我的小儿子,可又怕其他子女有意见。我真怕自己百年以后,孩子们会为这个房子吵翻天,不知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李奶奶考虑了好久,可无处获取专业的解答,而这次的“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她提供了方便。
  衢州保姆方小仙也尝到了“法律进社区”的便利。她和丈夫去年3月在杭州一家工厂上班,可至今拿不到工资。现在做了保姆后要照顾孩子,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律师事务所咨询,怎么办呢?方小仙没想到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今天来到主人家的门口,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这让她看到了拿回工资的希望。
  “丈夫因公受伤的赔偿问题,我已经憋了10多年啦,今天律师的一番话让我气顺了不少。”张大姐也是买菜回来的路上参加了这次法律服务活动。
    64岁的居民俞文忠告诉记者,“法律进社区”对于老百姓的意义就在于,法律以非常实在的形式来到身边,让他们在得到法律帮助的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更多更经常性地举行。”
  分镜头之二:逛马路逛来意外收获
  河南来的郑女士没想到,逛马路也能有意外收获。安吉社区的法律服务点设在杭城繁华的武林路上,正在和丈夫闹离婚的郑女士正为离婚的各种事项犯愁,在逛武林路的时候碰巧遇到了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社区免费咨询,郑女士再也顾不上逛街了,把自己的种种问题和顾虑向律师和盘托出。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小营社区法律服务点。一位小伙子有些腼腆地来到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张军律师面前。“我不是这个社区的,能咨询吗?”“可以啊,你说吧。”张律师笑着回答。这位淳安卢姓小伙两个月前在杭州汽车东站租了一家摊位做小生意,现在他打算退了摊位回家,可担心预付的两万元租金拿不回来,昨天看到报纸上说小营巷社区要办这么个活动,便兴冲冲地赶来了。张律师看了他的租赁协议后肯定地告诉他,由于这个摊位是对方转租给他的,而且转租未经过摊位所有人同意,因此这份协议是无效的。他建议小卢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则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小卢满意而去。
  分镜头之三:从气呼呼到笑嘻嘻
  在小营社区,要数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主任何黎明的咨询台前最热闹。他面前的牛大妈正为一个案子和他讨论得挺热烈。牛大妈在三墩某市场出租了一个摊位,当时协议里约定第一年的租金为2万元,第二年租金按照市场价格调整,但涨幅不超过10%。谁知,双方在租金究竟该付多少的问题上很快产生了争执,并争上了法院。牛大妈坚持认为协议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指该市场的管理办公室制订的一个指导价格,但法院判决时却没有支持她的意见。败诉的牛大妈很不服气,拿着判决书气乎乎地让何律师给她“评评理”。何律师详细地分析了整个案件,并给她讲解了法律上关于市场价格的定义,告诉她官司输在了哪里。听了律师的讲解,牛大妈心悦诚服地笑了——官司是输了,可这道理明白了。
  分镜头之四神秘老太的心事
  周老太(化名)是最早来到小营社区活动现场的居民,也不跟旁人打招呼,满脸焦虑地坐在一边等着律师到来。老太有两儿一女,由于儿子平时不怎么管自己,而女儿对自己很孝顺,老太太想把自己的一套商品房留给女儿,可是儿子不同意,还告诉她这套房子3个子女应当一人分得三分之一。老太不愿意,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一大早就来到活动现场,打算找律师问个究竟。
  律师耐心听完老人家的叙述后告诉她,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如果老人家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确定房子的继承人。“哦,这个遗嘱有介大力道?”周老太一听高兴坏了。律师还建议她将遗嘱进行公证,确保遗嘱的法律效力。
  律师的一番解答,老太太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老人家不懂法,遇到这样的事不能跟子女说,又不能跟邻居朋友说,心里堵得难受。昨天邻居告诉我今天有这么个活动,所以我就来问个明白。这下子心里轻松啦!这样的活动好,一定要多搞!我们老百姓欢迎!”老太太竖起了大拇指。史诗朱兰英余春红蔡亮/文王志浩/摄